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環境行動班(初階)四


臺灣野鳥的世界                                 林金雄老師 主講

    說到野鳥,其實數年前我就跟牠們結下緣份。

    有一次我記得是在大班的時候,那一陣子我們全家都會早起,選一個幼稚園附近,四維路旁的小公園,爸、媽會帶我去公園玩盪鞦韆。有一天的早上,我們如往常一樣來到了那個公園,晃一晃沒多久,我就看見從大樹上掉下一隻小鳥,我們撿到牠時,牠還一隻雛鳥,但我們怎麼樣也想不到辦法讓牠回到巢穴。所以我就跟爸、媽商量,將這隻小鳥帶回去飼養,當時我不知道牠是什麼鳥,回家查了鳥類圖鑑後,才發現牠的名字叫『綠繡眼』。帶回家飼養,也不知道為什麼,沒幾天鳥就死了,當時爸爸還騙我說:讓牠飛走了!當時的我還念念不忘好一陣子。

   在一、二年級的時候,也是另外一次結緣的機會。記得當時,老師常會帶我們去新光三越,參觀一年一度OLYMPUS展覽的『台灣野鳥生態』展。在那時候年紀小,常常在現場同學們就玩起來,現場的志工伯伯、阿姨都還是不厭其煩的,跟我們解釋現場鳥類的特性。當時的我有許多印象深刻的鳥類,就譬如:杜鵑的媽媽總是將自己的小孩給別的鳥養:杜鵑寶寶也會因為要爭取更多的食物,而將其它同巢穴的雛鳥踢下巢穴,所以也常常在相片中可以看到,一隻小鳥餵一隻大雛鳥的畫面。因為學校就近之便,所以每年我都會去看一次鳥展,越是大了對於鳥的體態就更加的欣賞。每年到現場前,都會聽到老師說:我們要好好的觀賞,有聽說明年就會停止舉辦這項活動,大家要把握機。

   第三次結緣是在我三年級的時候因為自然老師要我们飼養小動物的活動開鑼了所以我就和家人商量飼養的小動物,經過我的題議『小鳥』,終於在爸爸及妹妹的附和下,媽媽終於同意飼養『可愛的小鳥』…決定鳥的種類:

1、    媽媽上網找尋適合的鳥種類原則上要小型鳥&會親近人的及必須容易養的&雛鳥。(白文鳥、綠繡眼桃面愛情鳥 (小鸚))

2、    松山鳥園』,現場雖然很髒但是爸爸實在想不起還有那一家,我们進去只有兩種雛鳥一種是白文鳥、另一種是 紅目小鸚。

因此『紅目小鸚』也與我結有半年的緣分。

   第四次結緣是在台南。去年十月我考完期中考,我們全家動員來到了台南七股,期望能看到成群的黑面琵鷺。但意外的發現其他的鳥類『高蹺鴴』體太瘦小擁有兩隻鮮紅的腳。台江國家公園是我最近距離的接觸黑面琵鷺的時刻,我努力的拿著攝影機拍攝,尤其是有些白色羽毛裡有黃色的羽飾,看起來真是鮮明的畫面,也聽說這樣的畫面也只有繁殖的季節才會看到。

   現在的我聽完這堂課之後,我將之前的書在拿起來翻閱,總是有幾分感概。當前地球嚴重的暖化,氣候變遷將重擊鳥類的遷移慣性,為了保護動物與生態環境,讓我們從愛護周遭環境出發,學習尊重生命、關愛自然,努力營造人與環境、人與動物間和諧的相處的新世界。

----------柏諺自然手札  2012,6,2

環境行動班(初階)三


金面山生態觀察

    我很愛爬山每次從高山上看下去都是美麗壯觀的風景所以我很愛爬山,另外每次爬山都可以學到一些新東西像是發現以前沒看過的昆蟲從或是植物

    這次我要跟營隊去爬金面山我想我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又可以藉由爬山陶冶我的心這次爬山我想我因該可以收穫滿滿當天我跟我的好同學一起坐捷運到西湖站在路途中我問我同學:「你期待今天的活動嗎?」我同學回答當然期待囉到了西湖國小老師要求我們檢查自己的隨身物品不要帶太重以免到時爬山太累之後我們就開開心心的出發了

    到了山上我們看到了文白蝶和一些有趣的昆蟲還有看到平常在學校在公園可以看到的樹譬如櫻桃樹還有樟樹油桐樹……………等等許多植物我們繼續往上爬發現在路的旁邊有一個大峭壁小朋友都抓著旁邊的繩子爬上去當然有一些小朋友不敢爬之後我們到了山上最頂端休息了一會吃完午餐後我就跟其他同學一起假扮賽德克巴來想像他們的生活用用一些大自然的物品蓋房子用許多樹葉和樹枝當做武器互相打鬧真是有趣之後我們爬到最頂端的剪刀石那裏的石頭可以讓人躺在上面享受日光浴,我從高處往下看可以看到基隆河與台北市的一些高樓

    之後我們從山上往下爬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感覺到有一個刺刺的東西在我的腳上我拉開褲管才發現有一隻螞蝗咬著我我嚇到了還好旁邊的同學幫我用力將這隻螞蝗拔起來丟出去我這才放心許多回家後爸爸立刻拿消毒藥水幫我清洗傷口我心裡想著好險我現在是住在都市如果跟賽德克巴來一樣住在深山那我不每天都要提防這些害蟲的騷擾

-                            ---------柏諺自然手札  2012,06,08

環境行動班(初階)二


台灣低海拔生物資源

林老師是玉山國家公園的解說員,之前我對於昆蟲及動物都非常喜愛。但對植物類我就沒什麼特別的喜愛,經這次林老師的講解,讓我對於植物類開始產生些許的興趣,我覺得參加這次的活動真的讓我對於周遭的自然界,更想進一步的去觀察它們。

上課隨筆…….

三種低海拔的環境:1、濱海環境2、濕地環境3、平野郊山環境。

一、濱海環境

n   台灣低海拔生物,為了要適應海邊風大且酷熱的天氣,濱海地區的環境一定要配合以下的條件:

    1、海風強勁。

    2、空氣中必須含有鹽分。

    3、地形開闊,太陽直射並且炎熱乾旱的環境。

n   假如喬木要適應強烈的海風就必須彎曲著

n   在海邊花草大部分都會聚集在一起生長原因是

1不會被吹走

2水分不會被蒸發

n   濱排草也就是茅毛珍珠菜

海邊風大日烈,有些植物為了維持體內正常的生理機能,於是有了肥厚的莖葉,以抵擋過度的水分蒸發,濱排草便是其中之一。

開過花後,濱排草的花序會再增長,夏末秋初,當果實開始成熟,植株也會轉紅色,它的果實頂端還帶著宿存花柱,果皮硬硬的,直到種子成熟時,頂端會開出小孔,將小小的種子散落出來。

濱排草有時單株散生在珊瑚礁附近,有時又形成一大片群落。第一年它長出營養器官,莖枝茂盛後,於隔年春天才開花,並且在當年冬天完成傳播之後,枯萎消失。

而葉子的部分很銳利,常常一不小心從旁經過很容易被割傷,而且它有毒

n   粗莖麝香百合外型呈現六角形十分罕見

又名鐵炮百合復活節百合龍牙百合喇叭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生分布於臺灣以及琉球群島,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地。花期67月,果期89月。花朵極為美麗和芳香,可提取芳香油製作香料。

n   馬鞍藤(學名叫厚藤)

它的葉子像馬鞍它沒有脊椎是一種常見於熱帶地區的旋花科番薯屬多年生匍匐蔓生草本植物。厚藤的葉先端明顯凹陷或是接近兩裂。厚藤生長在海灘較高的地區並且能在含鹽的環境生長。厚藤相當普遍且廣為分佈,分布於熱帶沿海地區、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廣西福建浙江海南廣東等地,多生長在沙灘上以及路邊向陽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是最廣為人知透過海洋傳播的抗鹽植物。其種子能在水面上漂浮並且不受海水影響其生長。其葉子摘下放在鼻上,可防止鼻子曬傷。

n   風剪樹

指的是一邊長著葉子、另一邊卻相對稀疏的樹;這種現象是由於強勁的風,使得樹靠風吹來的那一邊無法生長,在台灣通常是來自海上的風,因此在台灣較常見的風剪樹是禿的那一邊面向大海 ,尤其在東北季風盛行的地方。這樣的樹,外型好像被風剪了頭髮,所以我們叫它風剪樹。墾丁的風剪樹是由於落山風不斷的吹襲而形成的,在墾丁恆春一帶 落山風早已成為著名的特色之一,風勢強勁的落山風吹襲著社頂公園的樹木,造成獨特的景致,每棵樹經過吹襲之後都像是修剪過的盆栽,造成風剪樹景象。

n   海芒果不能食用

夾竹桃科海檬果屬。海檬果為常綠小喬木。由於葉片及果實外形貌似芒果,及主要生長地為熱帶沿海的砂地上或近海的河流兩岸,因而為名。全株含有白色有毒乳液,而當中種子毒性為最強。

樹高可達八米。特徵葉為單葉互生,長圓形或狹卵形,長637厘米,寬2.37.8厘米。花期為310月,花生成聚繖花序,花冠細長為綠白色,中心紫紅色,左旋裂片,共5瓣。果期為712月,果實初呈綠色,成熟時為紫色。果皮光滑內為木質纖維層,使能於海中保存一段時間而藉助海流散布,是海岸林植物傳播的特殊方式。由於外型非常漂亮吸引,及具有強韌的生命力,故被廣泛栽植為行道園景樹。

n   高翔蜻蜓的尾巴像狗骨頭

(蜻蜓科)體長26-43mm,雄蟲複眼上褐下黑,胸部紅色,側視具二長一短的黑色細線,中間的線斑較短置於下方,腹部紅色,腹背具黑色的縱向條紋,各節的斑紋呈狗骨頭狀,兩端較粗,翅膀透明,翅基具少許的褐斑。蟲近似雄蟲,但體色較淡呈黃褐色,腹背的黑斑較發達。生活於海岸邊的湖泊、池塘,或海邊的淡水流域處,主要分布於中南部,局部地區尚普遍。近似種褐基蜻蜓,腹背的黑斑僅分布於8-9節,翅基的褐斑較發達。

n   白水木

<><><><> <>臺灣原產,分布海岸叢林。<>

常綠小喬木,樹皮灰褐色;枝粗,有顯著葉痕;小枝、葉、花序全被銀白色絹毛。葉輪生,枝端,倒卵形,肉質,長10~15公分,寬4~5公分,殆無柄。花小型,多數,排列成蝎尾狀二岐聚傘花序。果球形。
       作用海岸防風定砂。

<>
<><><><> <>  n 小天鵝<><><><><> <>     鵠,又名小天鵝,天鵝類是臺灣現有雁鴨科鳥類紀錄中體型最大的一類,臺灣現有3種野  生白天鵝的紀錄,牠們的成鳥羽色白色,幼鳥羽色灰色,都有細長的頸及黑色的腳,自水面起飛時需要先行滑水助爬,才能升空。3種紀錄的白天鵝中,以瘤鵠體型最大(體長152cm ),其次是黃嘴天鵝(體長140cm),鵠體型較小(體長120cm)。在墾丁國家公園的20幾種雁鴨紀錄中,有瘤鵠及鵠2種天鵝,都是出現在龍鑾潭。<>

濕地環境

n 濕地常見可食用的植物有稻子、空心菜、荸萕、芋頭、筊白筍、蓮子蓮藕等。

n 風箱樹非常稀有。

風箱樹屬的植物全世界大約有6種,台灣有一種。過去分布於台灣北部平地到低海拔溼地或圳溝邊,然而隨著農地開墾,溝渠水泥化後,已經消失在北台灣大部分地區,現在僅剩下宜蘭地區和台北縣有少量的族群分布。現在風箱樹因保育人士的推廣之下,已經可見於學校生態池或人工濕地。目前大多的風箱樹都是以插枝或高壓法行人工繁殖。風箱樹是水邊造景優美的灌木,白色的頭狀花序相當的可愛,像一個小小的毛球,注意觀察風箱樹的花序,是一個個喇叭狀的花冠所組成,且每個花冠具有45個等大的列片,更有趣的,風箱樹小花所露出的先端黃色棒狀物,不是雄蕊喔!而是雌蕊的柱頭,用來沾黏花粉。風箱樹的葉子形狀和質感和芭樂很像,所以又有人稱之為「水拔仔」或「水芭樂」。
<>n <><>細胸珈蟌黃腹細蟌是與豆娘同一類。

台灣的蜻蜓與豆娘的比較:

翅膀不同 蜻蜓的翅膀會平展所以稱平翼亞目

豆娘前後翅會豎起來在背部所以稱豎翼亞目。

前翅,後翅,翅脈 蜻蜓前翅和後翅形狀長得不一樣。前後翅的翅脈分佈不一樣。所以稱不均翅亞目。

豆娘前翅和後翅形狀長得一樣。前後翅的翅脈分佈也一樣。所以稱均翅亞目。
<>
<>
複眼不同 蜻蜓複眼比豆娘發達,不同種類的科有一點點差異。

豆娘從背面看是半圓形,並在頭的兩側

蜻蜓 最大 無霸蜻蜓 約 11cm最小 小紅蜻蜓 約 2cm

豆娘 最大 黃腹洵蟌 約 7cm最小 白粉細蟌 約 2.5cm
<>< <>
三、平野郊山環境

n 台灣獼猴

特徵

台灣獼猴的前肢比後肢短﹐各肢具有五趾。頭圓﹐臉扁、額裸出﹐顏面呈淡紫色﹐或深或淡﹐隨個體的不同而有差異﹐所以台灣原住民將其分為白臉與紅臉﹐臉頰上並長有粗雜的長鬚﹐尾粗狀多毛﹐全身被厚而軟的毛﹐冬季呈棕灰色﹐夏季呈棕綠色﹐四肢較黑故有黑肢猿之稱。股間有顯著的紅棕色的大斑。一般而言﹐雌體型較雄猴為小﹐顏色也較淡。
       
<>


<><><>外形: 台灣獼猴成年個體體長約50-60cm,體重5-12公斤,雄猴比雌猴大,最大可達18公斤,雄猴上下顎均有一對長而尖銳的犬齒,雌猴則無。臉較扁平、耳小,尾粗長且多毛,尾長約為體長的三分之二,並無抓握或支撐能力,主要功能為活動時保持平衡,以及進行行為語言之用。體毛厚且軟,主要為灰褐色,但也有的稍偏黃或偏黑,身體腹面毛色較為灰白,臉部皮膚為肉色或是紅色,尾部的背面以及四肢末端毛色偏黑色。
台灣獼猴的面頰與脖子之間具有頰囊,進食時會先將食物快速塞滿頰囊,待到較安全的地方時慢慢咀嚼。交配季時雌猴臀部與尾基的皮膚會腫脹變紅,雄猴肛門附近也會發紅,是發情的象徵。臀部肛門旁長有兩塊硬墊,稱為「坐骨胼胝」,為厚厚的角質化皮膚,有利於獼猴坐在銳利的珊瑚礁岩或粗糙的石頭、樹幹上。 <><><><><><><><>
社會結構:台灣獼猴的壽命估計約為3040歲,牠們是群居動物,通常一群在1040隻之間,也有到70隻的大群記錄。
猴群是由成年的雄猴、雌猴與未成年的小猴組成,是一個階級分明的社會,雌雄皆然。位階高者可享有較多的資源,包括食物及交配權利等等,從另一角度來看,汰弱擇強也是延續種族的重心所在。打架或驅趕是形成階級最常用的手段,而位階高者常翹起尾巴表示權威。
猴王是猴群的領袖,有些小型的猴群只有一隻猴王。較大的猴群常有多隻成年雄猴,此時猴王的角色會變得較為模糊,因為群隊中有交配權、會高舉著尾巴的雄猴常不只一隻。 母猴長大成年後會繼續留在原來的群隊中,而雄猴在進入青春期後就會被猴王逐出母群在外流浪,成為孤猴,或是其他出來流浪的雄猴暫時結伴,再伺機加入其他有母猴的猴群,這個加入的程序,有可能是向猴王臣服尋求接納,或是乾脆向猴王挑戰,若能打敗猴王就能取而代之,擁有自己的家族。也因為成長過程這樣的艱苦,使得雄猴的平均壽命較母猴為短。


<>
<><><>傳宗接代:台灣獼猴為一夫多妻,其繁殖季主要在入秋後十月至隔年一月,是主要的交配季節,懷孕期約五個月,一胎產一仔,雌猴多數在四歲或五歲當媽媽,一年一胎者居多;雄猴性成熟的年齡尚沒有確切數據,但估計約也是在四到五歲左右。小猴子出生多在四月到六月,仔猴的毛色較黑,約612個月斷奶。
食性:臺灣獼猴為日間活動,食性很廣,根據研究調查顯示,台灣獼猴取食的天然植物達到85300種之多,主要吃果實、葉片、嫩枝芽、嫩莖髓,也會捕食昆蟲、蝸牛、鳥蛋等動物性食物補充蛋白質。攝食內容為當地主要物種及隨季節變化而改變,如墾丁地區(低海拔)獼猴的食譜多含當地的各種榕樹、山欖、黃心柿、茄苳、野桐、銀合歡等,宜蘭福山與仁澤(中海拔)獼猴多取食當地的小葉桑、山葛、構樹、山黃麻、山紅柿等,新中橫(高海拔)獼猴對於當地的針葉林較少利用,多食用林下灌叢與草本植物。
<>
棲地:台灣獼猴棲息環境最喜濃密之天然闊葉林,樹棲為主,也會在地面的草灌叢覓食,廣泛分布於台灣從南到北各山區,從海邊到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地區皆可,常出現於森林當中的裸露岩石峭壁或水源地活動,頗擅長攀岩,會游泳。


    經這次林老師的講解,讓我對於植物類開始產生些許的興趣,但由於我對植物的了解並不多,所以初步我用廣泛找百科的方式了解低海拔生物,也希望有更多實務的經驗,達成我當初想來參加環境行動班的目的。
----------柏諺自然手札 2012,4,28